RPA对企业业务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自动化的应用领域早已不再局限于一个业务流程或单一区域,而是逐渐向各个业务部门扩展。RPA可以简化并提升从前台到后台的各种功能,但RPA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尽管企业在应用RPA的实例不断增长,但是在后台任务自动化、智能决策和应付账款等方面,其应用率仍低于其他业务。

眼下,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将RPA应用到更加大量、更为复杂密集的业务流程中,基础的自动化服务已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因此,大多数客户在选择RPA产品时,除了传统自动化功能外,更看重它与其他技术的搭配。

RPA战略:为企业提供持续价值

在未来的自动化战略中,企业的采购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如果想达到最佳ROI和自动化收益,需要将多种自动化解决方案相结合来实现技术上的互补。集成多种自动化解决方案,可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

企业要想实现大规模的成功,其关键因素包括如何将RPA整合到更广泛的数字转型战略中,与流程治理保持一致,获得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持续不断的流程优化。

其他成功因素还包括,与IT和外部合作伙伴持续深入的合作,开发RPA自动化和流程优化方面的专业知识,明确治理和运营模式,IT架构和基础设施的集中框架,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变更管理。

事实上,大部分决策者已经非常清楚RPA的概念、作用和收益。现在他们正将RPA纳入组织的发展战略中,并使其成为重要的一员。自动化将越来越仔细地规划、建模和设计,以提供持续的价值和规模上的弹性。

目前,组织的业务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业务。如果希望将这些业务实现自动化,就需要将更多的智能化技术、业务规则和RPA相结合使用。

RPA标准:一个深入的思考

企业应该如何选择RPA平台、产品,需要有一个详细的思考,并且还要对RPA进行更为明智的评估。一些大型企业环境复杂,对RPA的成功运营和扩展能力有着较强的要求。在这些环境中,比起RPA的实施速度,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来得更为重要。

对此,选择RPA厂商或供应商所考虑的标准、覆盖范围将更为广泛。这其中包括:所需的总体编码水平、概念验证后的价值验证、可扩展性潜力、协作潜力、机器人能力、总体安全性和可审计性能力等等。

这些标准或要素将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足以帮助企业更清楚地了解当前RPA市场环境,最大程度降低选择的风险,并避免长期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