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一种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通过模拟并增强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执行基于一定规则的大批量、可重复性任务,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软件或平台。


RPA并不是一个新兴概念,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

(UB Store出品)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1.史前史:工业机器人“前辈”


提起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就不得不说到同为“机器人”的前辈:工业机器人


1954年,伴随机器人技术天才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申请了第一个机器人专利,工业机器人的序幕也由此被正式拉开。


尽管,在此之前的17年里,工业机器人这项事物一直存在。但人类真真正正实现将物品从一个地方自动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还是在1961年通用汽车的装配线上。


直至1984年,世界第一座“无人工厂”在日本筑波建立,工业机器人技术已变得更加成熟。


此后,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选择使用机器人进行流程作业,代替工人从事那些繁重、危险的生产工作。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2.填补数据间隙:从工业机器人到软件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广大企业也于70年代的信息革命初期进入了电脑自动化时代。


工业机器人已经在装配线上应用了数十年,以协助生产汽车以及制造其他产品。而知识工作领域,同样需要这样的自动化工具,帮助人们高效的处理数据。


过去的30多年见证了众多新兴IT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包括内部部署系统,基于云的应用程序以及各种桌面应用程序等在内的众多系统,在维持着企业正常信息运转的同时,在这些不同的系统之间,却留下了长长的、难以被其他系统填补的微观数据处理间隙


在这期间,产生了很多自动化工具(如屏幕抓取工具、Excel宏、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等),并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时间拉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500强公司开始将其业务流程外包给低成本国家,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外包成本的逐渐提高,这种基于廉价劳力的方式渐渐不受欢迎。


更重要的是,很多公司开始意识到,数据隐私比成本压缩更加重要,与其把数据交给不知底细的外包人员处理,还不如把数据交给活动范围仅限于内网的软件机器人来处理,因为后者更加安全可控。


一些公司逐步将视线转移到了业务流程自动化(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BPA)。自90年代起,管理领域和IT界对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的讨论逐渐增多,BPM把企业经营焦点转移到业务流程本身而不是产品或服务,将业务流程视作企业组织的运作核心。


后来伴随IBM、Oracle等科技巨头的加入,为企业引入了更多的自动化技术,这些技术被统称为BPA


BPM的流行让企业管理进入BPA阶段,而作为BPA的最佳实践方式——RPA由此闪亮登场


随着BPA的大量应用,各种流程自动化技术层出不穷,RPA在多个领域遍地开花。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3.新概念?旧概念?RPA技术追溯


实际上,RPA并不是一门新兴技术,其很大一部分技术内核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屏幕抓取工具、Microsoft Office自带的“宏”(Macro)功能,以及自动化测试,或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软件等。


屏幕抓取(Screen Scraping)

作为一种编程,它实现了继承应用程序跟新的用户接口之间的转换,简化了从遗留系统到更“现代”计算机系统的过渡;可对这些类型的软件进行编程以从计算机文件和网站收集数据。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屏幕抓取软件迅速发展了通过访问HTML代码从网站中提取数据的能力。


Excel宏(Macro)

Excel宏是一种记录任务的功能。它会记住一系列任务步骤,并自动重复执行相同的任务。与Excel相关的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宏实现自动化。

但宏只能在Office中运行。


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是指以录制或编写脚本的方式,编写测试用例模拟手工测试,通过回放或运行脚本来执行测试用例,从而代替人工对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


自动化测试的技术方案通常分为脚本编写/开发工具、脚本执行/运行平台、过程控制和结果展示/控制客户端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这种结构日后也逐渐成为了RPA产品技术框架的事实标准。


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软件

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软件的出现要比屏幕抓取晚,但在流程自动化方面的表现却非常突出,特别是处理那些需要人工审批、修改或填写数据的业务流程。


按键精灵

在国内,诞生于本世纪初的“按键精灵”也常被看作是RPA的先驱。作为一款主要针对游戏领域的键鼠自动化工具,其很多功能都和后来的RPA相似。例如,按键精灵中的找图找色等实用特性,直到现在,不少RPA产品仍在借鉴和使用。


很多用户还将按键精灵用于游戏之外的场景:从早年的数据自动录入,到办公族编写的自动签到脚本,再到普通大众的抢票助手,按键精灵一直是深受中国互联网用户喜爱的可视化轻量级开发工具。


但是,RPA与这些早期的自动化工具不同,其借鉴了这些技术中最有用的部分,同时又逐渐发展出自己独有的功能与优势。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4.RPA技术优势


1.低代码或无代码

RPA不依赖于特定的编程语言或应用程序,它在流程的显示或表面级别运行。这就意味着发布命令,管理工作流程和集成新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放实现。


2.非侵入

RPA是以一种非侵入的方式,模拟人工操作方式自动完成任务。


非侵入,指的是独立于现有系统,无需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或开发接口,也无需系统集成,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破坏企业原有IT架构。


3.可视性

RPA的可访问性和可视性极高,能让用户监控和审核由RPA工具完成的各个流程,增加了数据可追溯性以及透明度,有助于企业的流程改善,增强流程管控性。


4.人工智能

以RPA为基础,融合OCR(光学字符识别)、NLP(自然语言处理)、ML(机器学习)等AI技术,拓展RPA机器人的能力边界,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与环境。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5.RPA的进化史


RPA的发展绝非一蹴而就,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辅助性RPA(Assisted RPA)

在RPA 1.0阶段,作为“虚拟助手”出现的RPA,几乎涵盖了机器人自动化的主要功能,以及现有桌面自动化软件的全部操作。部署在员工PC机上,以提高工作效率。缺点则是难以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成规模应用还很难。


2.非辅助性RPA(Unassisted RPA)

在RPA 2.0阶段,被称为“虚拟劳动力”的RPA,主要目标即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以及虚拟员工分级。主要部署在VMS虚拟机上,能够编排工作内容,集中化管理机器人、分析机器人的表现等。缺点则是对于RPA软件机器人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的控制和管理。


3.自主性RPA(Autonomous RPA)

在RPA 3.0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和成规模多功能虚拟劳动力。通常部署在云服务器和SaaS上,特点是实现自动分级、动态负载平衡、情景感知、高级分析和工作流。缺点则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仍较为困难。


4.认知性RPA(Cognitive RPA)

RPA 4.0将是未来RPA发展的方向。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以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预测规范分析、自动任务接受处理等功能。


RPA的未来将是RPA+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将会帮助RPA,最终达到智能流程自动化(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IPA)。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6.进击的RPA


从“四大”(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对RPA财务机器人的积极推广,到沃尔玛、沃达丰、美国运通、Equifax等行业巨头对RPA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过去的几年中,迅速崛起的RPA正颠覆人们对传统办公方式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RPA技术对于流程重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据Gartner预测,2021年,全球RPA软件收入将达到18.9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9.5%。到2024年,全球RPA市场份额预计仍将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Forrester的预测则指出,2021年RPA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9亿美元。每4个信息工作者中就有一个会从软件机器人或RPA中获得帮助。


如同此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一样,今后,不断进化的RPA机器人将会在更多行业与场景中发挥作用,为企业打开新的商业机会,创造更大价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