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会和RPA有什么交集?这应该是很多医疗管理人员想要了解的问题。

RPA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用户界面层中的技术,执行基于一定规则的可重复任务的软件解决方案。本质上讲,RPA是一种处理重复性工作、模拟手动操作的程序,其可以在实体电脑和虚拟环境中灵活实现,不受制于底层IT基础设施。RPA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率,将企业员工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执行高附加值的任务。

为什么医疗行业会应用到医疗RPA?


_医疗RPA:打通医疗信息系统的壁垒


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悖论”

这得从近些年来,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谈起。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影响了各行各业,包括医疗企业在内,很多公司为此都上新了一批又一批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医疗行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已经超过4000个,这些系统又分布在几百家不同的供应商手中。平均每家医院使用的不同系统就超过100多个。

系统的繁多,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接口不通;二是系统之间数据库相互不通,每个系统对数据结构和表达存在很大差异的。数据之间的传输只能依赖人工。所以,信息化建设给医疗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效率难题。

长期以来,医疗领域信息整合的整个流程都是以人工劳动为中心的。伴随需要医疗援助的人数不断增加,当医疗保健机构在采购和整合来自各种内部与外部来源(如临床应用、实验室系统、保险门户网站和许多其他不同系统)的信息时,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医疗RPA打通医疗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HIS)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应用。每一部分下面还有很多不同应用的子系统,如住院病人医嘱处理子系统,护理信息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临床实验室检验报告子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之间难道就不能互通吗?首先,设备不同,系统不同,它们之间的接口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如果非要实现接通,也可以,不过得需要极其高昂的费用成本。

实际上,即便能够支付得起这样的升级、维护费用,真的拿到所有系统的接口仍然是不现实的一件事。再加上一些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结合的数据,单纯从数据库里的数据去看是没法理解并与其他系统数据找到钩稽关系的,这一方面更复杂。

所以,为什么不用RPA?

RPA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不影响企业原有系统的情况下,充当各系统间的信息“摆渡车”,解决跨系统数据迁移的难题。

医疗RPA能够节省整合来自不同系统的患者数据的时间;通过自动化多个医疗保健流程,节省过多的资源支出成本;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使员工能够专注于患者护理;通过提高计费效率和减少核销来改善收入周期管理。

医疗RPA机器人代表了一个强大的数字化劳动力队伍,可以在后台不知疲倦地工作,以便医生和管理人员专注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