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自1959年建国、1965年独立以来,保持了近四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并已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这其中的一大动力便来自于生产力的提高。

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如何面对生产力困局

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有限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那种雇佣数千人的大规模制造业,或者开展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以提供经济刺激的方式在新加坡早已成为过去时。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五次成功的转型,由独立初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

但近年,新加坡的生产力明显不高,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发展也开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造成全球贸易和商业活动萎缩,对高度外向化的新加坡经济也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全球电子行业进入收缩期,半导体及其生产设备需求增长放缓,对新加坡电子和精密工程制造业形成了冲击。

据新加坡贸工部发布的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个季度新加坡经济增速依次为4.6%、4.1%、2.2%,呈现逐季下降态势,第三季度制造业、服务业增速双双放缓,建筑业则连续九个季度处于萎缩状态。预计2019年新加坡经济增速将低于2018年,在1.5%至3.5%之间[1]。

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迟滞,新加坡的生产力必将需要一次革新。而这次转折的关键,我们也许会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中找到答案。

劳动力悖论:高知人才的低级工作

可以说,新加坡是世界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的学生往往在数学、科学和阅读等科目上排名世界第一,其世界一流的学校和大学也越来越多地吸引发达国家的学生前来求学。此外,新加坡的父母往往将孩子的高等教育摆于首位,平均每年在大学学费的花费上就高达21,000美元,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然而,根据新加坡政府数据,尽管经历了经济转型,并拥有高质量的劳动力,但过去三年新加坡的生产率增长仍然停滞不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和近年全球经济增长、投资和贸易需求的持续疲软等外部因素相关以外,另一个方面则是来自于这些“高级劳动力”本身。

一段时间内,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加坡劳动力正在从事一项和他们自身价值不符的的工作。例如,在金融领域,应届毕业生在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里,往往进行的都是基于规则的、高重复性任务,这包括检查抵押贷款申请、复制粘贴数据、移动文件到另一端系统等等。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毕业生,每天要花费数小时做着无法体现其价值的无聊平凡的任务。这对于国土面积仅有城市大小的新加坡而言,简直是生产力的流失与浪费。

当然,这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方面,许多银行仍在使用公司“遗留”的IT系统,无法自动完成这些简单的任务,因此需要人类操作或干预。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很多企业内部会常常上新很多新平台、新系统,以实现某一环节的自动化。当这些彼此孤立的自动化平台集中在一起时,最后的效率还得靠员工的手动操作来买单。

全面革新:创新国度的未来选择

就像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的物理机器人一样,办公领域也应该需要一种能代替人工操作各种平台、系统的软件机器人。RPA,在这时被推向了台前。

RPA是一类模仿计算机上人机交互的软件或平台,它能自动执行目前由上万名白领工作人员所执行的众多重复并基于规则的任务。由于不涉及底层代码更改,RPA技术具备非常低的风险,并且相对于其他自动化平台来讲价格便宜,投资回报率(ROI)高,几乎可以立即节省效率和成本。这对于银行、保险、零售、制造、公用事业和电信等流程繁复、交易量大的行业来说尤为重要。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生产力直接相关。一项任务,如果可以自动执行,并能在一半(甚至更少)的时间内完成,这就是工作效率的提高,是生产力的提高。而由此产生的效率和节约的成本可以使企业扩大,变得更具竞争力,特别是对于低成本的外国竞争对手。

虽然,一部分工作可能会因此丢失,但更多的机会也将会被创造。年轻的会计师不再被低级的票据录入所拖累,而是可以自由地学习如何分析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广泛、更有价值的服务。人力资源专员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申请,找到真正合适的候选人。受益名单是无穷无尽的,但好处是相同的:减少重复性,提高效率,让员工自由地从事更有价值、更高技能的活动。

作为一个善于创新的国度,新加坡需要提高生产力,完成新的增长使命,实现可持续增长。凭借众多已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这个城市国家已经具备了独特的优势。而接下来的优势,则看其如何充分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为国家带来新一轮的生产力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