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企业软件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于近两年可谓是赚足了风头。


据全球知名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预计,到2022年,全球90%的大型组织将以某种形式应用RPA;到2024年,RPA市场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模式。


市场的火热,资本的升温,RPA不免会被扣上“炒作”“过度宣传”的帽子。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很正常,毕竟大多数人对于RPA机器人在公司里到底能实现什么,仍然不甚了解。


他们所知道的也许是一条关于RPA厂商高估值的科技新闻,一篇机器人将要取代人工的营销文章,一段过度“神化”软件机器人的未来想象。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01

并非万能的RPA


虽然通过RPA实现业务自动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追捧,但RPA远没有达到“万事自动化”的程度,也并非所有的业务流程都能适用。在某些情况下,RPA也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智能自动化中,有比RPA更好的技术手段:

  • 编排和低代码组合,可以促进替换过时的流程和废除执行不适宜流程的遗留应用程序。

  • 为消除麻烦的电子表格,可用支持集中式控制规则的低代码设计;

  • 集中电子邮件管理,可用具有读取和响应电子邮件的自然语言处理功能,而不是在Outlook中使用RPA;


企业部署RPA前,不仅要考虑RPA应该用于哪些场景,也要探讨哪些场景不宜使用RPA。因为有些业务流程天生对RPA“不友好”,比如程序复杂且多变的流程。


传统RPA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用户界面(UI)实现屏幕自动化。换言之,机器人从屏幕上读取信息内容,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再将数据发送回屏幕。RPA会受限于操作系统以及系统上运行的众多复杂的应用程序。


所以,嵌入了复杂应用程序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流程并不适合RPA。这样的流程不稳定、支持成本高,且不能频繁运行。


虽然有些RPA内置AI-OCR识别功能,但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程序的自动化比一些RPA产品中基于对象的自动化速度慢且不稳定。


企业不应该使用RPA来实现所有业务的自动化,而是用RPA自动化来优化复杂流程中的简单任务。


毕竟,与100%自动化20名员工的业务相比,将1000名员工的业务自动化50%更为有效。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02

传统RPA“已死”?如何持续扩大RPA应用


不可否认,RPA在提升组织业务流程效率、质量和生产力以及降低成本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现阶段的RPA产品仍有待进化。


究其根本,则是流程和应用程序的复杂性将会阻碍RPA机器人持续扩大化应用。


多年来,企业一直奔波在业务流程持续优化的路上,虽然RPA解决了一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但还有很多复杂的、碎片化的业务尚未优化。这将影响RPA应用规模的扩大。


RPA不是自动化的“王牌”,只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之一。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在于变革业务,而RPA承担的只是部分业务的优化,想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需要其他技术的加持,比如AI(人工智能)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03

新出路


如果说RPA是智能化时代的“敲门砖”,那么RPA+AI则是一块“试金石”。


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通常只有20%是可以直接利用的结构化数据(例如表格数据库等),剩下80%均为非结构化数据。


目前,大多数公司仍处于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信息的阶段。由于非结构化数据很难甚至不能通过算法解释,对于这一部分,现在仍缺少较好的解决方案。


RPA本身能力有限,但AI则具备这样的能力。通过AI,可把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声音、文字等)转化为结构化数据,这样RPA就能处理余下80%的数据。


将AI一些智能化的功能,分装到连接器里能解决很多问题。有的是标准AI场景,比如扫描发票、身份证等非常标准的文档,直接调用相关插件即可实现。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伴随RPA和AI的不断发展,二者的结合将水到渠成。


RPA构建了流程自动化的基础设施,让AI能力可以在各种业务场景中落地。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能力的加持,RPA可具备认知和决策能力,使用边界也得以拓展,进一步实现更复杂的业务流程自动化,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调查显示,到2022年,业务流程的整体市场将会重构,主要涵盖了围绕RPA和AI技术的服务改造,总价值将超过80亿美元。


而麦肯锡也预测,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并将成为智能产业领域发展的新突破点。在这样的发展中,RPA+AI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