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常办公手动操作场景的强有力补充,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然而,部署RPA前,企业不仅要考虑RPA能够用于哪些场景,也要探讨哪些场景不宜使用RPA。
据Pegasystems对全球509名决策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软件机器人故障的情况;41%的受访者表示,在持续进行的软件机器人管理上花费的时间和资源,要多于预期。
虽然通过RPA实现业务自动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追捧,但RPA远没有达到“万事自动化”的程度,也并非所有的业务流程都能适用。
如果将RPA应用到了不合适的业务流程中,反而会事倍功半。
RPA部署易出现问题的4种情形
01
应用RPA自动化所有业务流程
企业不应该使用RPA来实现所有业务的自动化,而是用RPA自动化来优化复杂流程中的简单任务。
与100%自动化20名员工的业务相比,将1000名员工的业务自动化50%更为有效。
另外,现阶段能让RPA机器人完全接手的流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实际上,对于适合使用RPA进行自动化的流程类型,有非常严格的指导原则。其中一些标准包括,基于明确规则,交易量高,系统稳定,低例外等。
RPA不是自动化的唯一选择,只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之一。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在于改变业务,而RPA承担的是部分业务的优化。
即使RPA自动执行了旧的遗留应用程序中的不适宜流程,也不会改变流程本身不适宜的事实。
02
应用RPA执行复杂流程
针对较复杂的流程做RPA规划,一方面会影响RPA应用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将会产生高额的费用。
通常,阻碍RPA规模扩大的原因在于流程和应用程序的复杂性,而非RPA本身。
嵌入了复杂应用程序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流程并不适合RPA。这样的流程不稳定、支持成本高,且不能频繁运行。
传统RPA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用户界面(UI)实现屏幕自动化。换言之,机器人从屏幕上读取信息内容,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再将数据发送回屏幕。RPA会受限于操作系统以及系统上运行的众多复杂的应用程序。
复杂程度中低等的流程或子流程是RPA项目初期的最佳目标,企业可在RPA成熟之后再着眼于复杂的流程,从价值最高或构架简单的部分开始,逐步增加该流程的自动化程度。
随着RPA与AI的深入结合,RPA可具备认知和决策能力,应用边界也得以拓展,届时RPA+AI则会将更复杂的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
03
应用RPA执行变化频繁的流程
RPA不适合被部署到经常变化的系统或环境中,频繁升级或者变更会导致RPA项目维护难度直线上升。
若部署RPA时未考虑到此类情况,之后RPA运行时会出现报错,无法继续执行或者重复错误的运行,最终导致后续任务执行失败。
在业务运行中出现的诸如:
操作系统、浏览器及应用程序的自动升级,界面模块升级前后不一致,系统某些设置不一致,某应用程序频繁中断,网络卡顿,网站某个页面经常变化,某时段补丁插件自动推送安装导致弹窗……
均会对RPA机器人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04
在某一流程过度自动化
从技术角度来看,许多流程要实现自动化并不难。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对企业运营者而言,计算RPA的投资回报率(ROI)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花费了时间、精力与成本,将RPA部署在了一些并不亟需优化的业务流程上,最终较低的ROI将会令运营者对RPA的效用产生怀疑。
对于部分员工而言,过度自动化还会加剧其对部署RPA机器人的不解、焦虑甚至排斥,并认为这是对他们工作的威胁。
当前RPA机器人正在逐步摆脱“劳动力替代者”这一刻板印象,并向员工“可靠、得力的同事”这一角色转型。事实上,RPA一直都在扮演着员工最佳拍档的角色,致力于帮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机协同不是用机器人取代人类,而是帮助人类释放产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一旦人们掌握了手中的这个自动化工具,他们将会从中获得比以往更高的效率,提升工作满意度,获得更强的自我认同感。
以RPA推广受阻为契机,至少能引起人们对不适宜流程的关注。最终,人们可能会开始变革这些不适宜的流程。通过RPA的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也将会朝着更加标准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