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RPA自动化之旅的早期,对于投资回报率的关注对于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自动化在日常的工作将使公司更早地看到RPA的好处,并证明它可以在未来提供高的投资回报。这加深了对流程自动化技术的理解,还可以更好的打造RPA标杆案例。

为了证明RPA计划的合理性,公司需要以投资回报率为中心展开评估,包括收益率、流程、员工和客户的成本和运营费用。

如何才能使RPA的部署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ROI)?以下6项关键绩效指标,或许将会给我们带来答案。

1、挑选重复性工作多的项目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哪些项目开始自动化是很重要的。挑选重复工作的或者出错频繁的项目会显著提高投资回报率。

2、警惕部署过量或过少的机器人

有的企业部署了大量的机器人,反而无法实现预期的业务价值。机器人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同时企业应考虑短期和长期的业务目标,以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3、灵活、多元化使用机器人

一般软件机器人会被编程为遵循指令,只执行分配给它们的任务。但业务也是不断发展的,不是一尘不变的,有时候对机器人进行适当的编程,可以更高效、更快速地完成任务。

4、机器人使用后的项目效率审查

对于后台流程,一旦部署了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机器人,就有必要计算整个项目所花费的时间,以评估这次项目的进展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软件机器人不需要休息就可以连续工作,理应会更快地完成项目。

5、机器人不会违反公司管理规定

在部署了RPA的工作项目中,机器人更加服从企业的管理,不会存在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出现。此外,机器人还负责处理项目报告,提高了整个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6、工作失误是否减少

工作失误的减少表明业务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机器人大大减少了手工工作,使得工作中的失误变少,生产效率变高。

3个视角看RPA的实施与管理

目前,现有的RPA平台与平台之间多数无法兼容。一旦选择某平台,随着其上运行的应用场景的增多,未来可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较难进行RPA平台的迁移。

因此在RPA平台选择的初始期,需要综合考虑各自平台的优缺点,充分比较用户易用性、系统集成性以及平台收费模式等。

一旦确定RPA平台,企业将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类RPA需求,因此良好的需求与实施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RPA的实施与管理

在基于明确的RPA平台上进行流程自动化的实施,多数是场景式的、相对短流程的流程节点优化,总体目标是消除流程中需要广泛人工处理但逻辑清晰的业务步骤。

但其改善需求是否与RPA平台匹配则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估,诸如预计收益、预计RPA初始化投入等,确认后即进入设计、实施环节,多数轻量的RPA场景实施能够保证在一周之内完成设计和落地,而后则是结合运营反馈的改善。

从流程角度:需要明确好机器人和人处理的边界,哪些是机器人需要处理的,哪些是人需要处理甚至于哪些是需要人机交互共同处理的,定义好各自边界各负其责,这需要客户业务人员和厂商一起探讨梳理出来。

从数据角度:目前涉及到大量跟数据操作有关的场景,比如发票数据读取并录入到指定系统中(用到了NLP技术)和登陆网站的验证码识别(用到了OCR技术)等,机器人是否能够准确识别,涉及到跟数据有关的工作。这更多是考量厂商在此方面的技术是否成熟。

从效益角度:投资回报率(ROI)是企业运营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有些业务流程虽然单次工作时间较长(每次9小时),但也可能每月只需要一次。对此,企业需要全面评估改用RPA机器人是否划算。

一定要结合对于每个业务流程的检视,对于业务流程是否需要强化、改进的讨论,来客观权衡是否需要用RPA来克服现有难题。不能为了RPA而R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