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伴随RPA行业迎来全球市场大爆发,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正被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RPA自动化一切”也成为了资本和厂商的终极目标。

不可否认,应用RPA机器人为企业带来了众多收益,其应用场景和实施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但是,企业也必须正视RPA机器人存在的局限性,从全局的角度考虑RPA机器人的科学部署问题。


RPA并非万能,记住这几点,实施更顺畅


RPA机器人并非万能


RPA机器人都有哪些局限性?

1、无法处理异常事件

由于RPA机器人是基于固定规则进行操作的,当业务场景发生较大变化时,RPA机器人无法判断与规则不符的情况,无法处理异常事件,这就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监督RPA机器人运行的过程,避免出现RPA机器人无法处理的异常事件。


2、运营保障要求高

虽然RPA机器人在ERP、CRM等软件之上的一层操作,不改变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但是其有效运营对系统平台的稳定性有一定要求。当企业软件升级或切换系统平台时,RPA机器人可能无法正常运作或迅速恢复运作,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成本用于RPA学习和RPA技术开发成本,进行RPA机器人的重新部署和优化。同时,RPA机器人日常运营的维护,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了解,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需要跟踪优化机制

流程固定、规则明确的流程特点,为RPA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但企业的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时,就要对RPA机器人进行重新部署和设计。为了保障RPA机器人正常、有序地运行,快速、高质量地响应业务需求变化,企业需要针对RPA机器人设计完整、详细的跟踪优化机制。


了解局限性,才能科学部署


目前,市场上RPA软件各有特点,不同厂商的部署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各企业在推广RPA机器人时缺乏整体规划,临时方案较多,财务机器人没有得到有效的统筹部署。

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RPA机器人的局限性,结合RPA的功能及适用的业务特点,进行科学部署,从而保障最大限度发挥RPA的效用,实现应用RPA机器人的最大收益。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RPA机器人的出现是对人工操作场景和业务应用场景的有效补充。如果企业能够接受系统改造和API开发的投资成本,那么业务应用场景,能够更加高效匹配企业的管理需求,以更加自动化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