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I和RPA对组织业务流程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有何联系?伴随RPA的流行,今后二者又将怎样融合?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

EAI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分散的异构应用程序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通过建立底层结构,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企业内部ERP、CRM、SCM、数据库以及其他重要系统之间无缝共享和数据交换的需要。

EAI使用技术和服务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具体包括:

1.业务流程集成。包括业务管理、进程模拟以及综合任务、流程、组织和进出信息的工作流等。

2.应用集成。为两个应用中的数据提供接近实时的集成。

3.数据集成。在集成之前,须首先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另外还要确定元数据模型。

4.平台集成。处理一些流程和工具,以保证这些系统进行快速安全的通信。

“文丨UB Store

EAI的难题

EAI的任务是将与业务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库和工作流相结合,以保障业务一致地使用信息,确保每一个应用程序对核心业务数据所做的更改都能正确地反映在其他应用程序中。

目前计算机环境中,通常由API(应用程序接口)承担EAI的角色。当企业在集成旧版应用程序时,会遇到API不支持的情况,但由于这些应用程序会继续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替换它们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还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这时只能由人工(通常为业务人员)去承担不同系统、程序间的数据迁移工作。

例如将订单数据从Excel表中复制粘贴到Web、各种表单数据的填写、网站的导入等

员工成为“数据搬运工”,被互不相连的系统占据大量时间与精力,不仅工作繁重,效率也难以提高。


来也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当EAI遇见RPA

如何在API不支持的情况下,解决跨系统的数据操作?

RPA技术可为EAI系统集成提供“外挂式”的解决思路。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能够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自动化操作,帮助人们完成日常工作中大量重复、繁琐耗时且规则明确的任务(包括数据的检索、加工与分析,图像的识别与处理,平台的上传与下载,信息的监控与产出等),避免人为失误。

RPA通过非侵入(外挂式)部署,免去系统接口整合成本,可在不改变企业现有IT基础架构的前提下,将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提取及整合,打通系统间的数据壁垒,执行这些应用程序之间的“转椅”集成。

然而在EAI项目上应用RPA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01-不是所有的EAI项目都能应用RPA

由于在架构上并不合适,长期EAI项目不应使用RPA。即使在RPA链中进行简单的UI更改,可能也会影响到EAI。

02-RPA是一种“权宜之计”解决方案

相较于API健全的EAI,RPA在速度与稳定性上不占优势。但高稳定的EAI方案通常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而RPA易于安装,部署灵活,更关键的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03-RPA旨在帮助业务用户解决问题

RPA的最大受益者是业务用户,他们无需等待IT部门实施繁琐的、难以集成的解决方案,转而通过RPA亲自解决问题。

04-EAI+RPA的战略组合

EAI和RPA均可在企业单独部署,但本质上二者并不冲突。当将二者战略性结合使用,它们的利益将是复合的。RPA技术有助于填补部分EAI中多系统间切换、跨系统迁移等问题,使组织可以较合理的成本实现更高水平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