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ToB行业头条,作者樊航




伴随着大语言模型的涌现,企业自动化的下一代革新有了新的方向——AI Agent智能体,已成为RPA领域主流发展趋势。


Forrester首席分析师Craig Le Clair表示:“RPA平台具备管理成千上万个任务自动化的能力,这为中央管理AI Agent提供了理想架构,许多企业已经在这些平台上建立了牢固的基础,并利用生成性AI进一步拓展自动化的深度和广度。”


ToB行业头条观察到,今年6月,国内知名一体化智能自动化平台来也科技在产品发布会上一举发布了“数字员工开发助手、知识管理和问答助手、文档审核助手”三款高价值、可落地的AI Agent应用,CTO胡一川更是发文表示,AI Agent是大模型在企业中应用的最佳形态,而数字员工也正在加速从RPA+AI进入AI Agent时代。


为此,ToB行业头条与来也科技CEO汪冠春进行约访,就RPA+AI赛道发展、AI Agent应用前景以及行业竞争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还原当下行业内的真实情况和企业的思考。


以下为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ToB行业头条:我们观察到,流程自动化企业的愿景开始出现一些变化,从“人人身边拥有机器助手”到“每个人拥有智能助理”,感觉一下子划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您的感受是什么?


汪冠春:2015年公司成立的时候做的第一款产品是面向C端的AI虚拟伙伴叫小来,彼时的想法就是用AI技术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智能助理,后面发现面向C端有一些局限性,而更好的方式是落地ToB侧,因此2017年才陆续做了客服机器人、财务机器人以及特定行业业务流程对应的机器人。
到2019年,开始做RPA业务后,我们将口号进行了调整——人人身边拥有机器助手,这样利于客户端去理解,虽然叫法变了,但让每个人拥有智能助理是公司最早的目标和初心。


尤其是大模型技术涌现,为业内带来很大的变化,从技术角度来说,对于来也要实现人人拥有智能助理的初心带来了极大推动作用。


ToB行业头条:企业服务的整体增速近两年似乎都不及预期,比如RPA+AI赛道,从IDC最新报告过去预测的每年近30%增长,到实际2023年的16%增长,结合您的实际感受看,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这个增速属于正常现象吗?


汪冠春:从需求上讲,企业对数字员工的需求是在不断被激发的,尤其是当下技术的变革让RPA类的解决方案价值进一步放大。那么为什么市场增速反而比之前预测要低呢?我觉得有几点原因:一是尽管企业有需求,但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性比较大,所以企业在采购解决方案是变得更加谨慎,预算也随之缩小。二是由于这一过程中,很多业内供应商为了求生存,所以在竞争方面不遗余力,导致业内低价竞争现象严重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下的预测都是基于金额,但如果从企业客户数量和留存数量上,或者看数字员工部署的数量上看,它的增速仍然在30%甚至更高水平上。


ToB行业头条:AI Agent应用的到来,会让流程自动化这个市场加速普及?增速重回高位吗?


汪冠春:这件事情是一定的。就刚刚讲到即使是 AI Agent还没有完全落地,企业的留存数和客户数量都在高速上涨。


AI Agent到来之后,数字员工正迈入AI Agent 阶段,这个阶段的数字员工充分利用多模态大模型的理解、生成和推理能力,让更多复杂又高价值的流程实现了端到端的自动化。AI Agent不仅能执行任务,还能理解用户的意图和复杂的业务场景,主动为员工提供实时的建议和支持,这样的价值体现会让更多的企业积极拥抱。


ToB行业头条:回到来也科技的视角,本次的发布会推出了三款高价值、可落地的AI Agent 数字员工产品,分别是数字员工开发助手、知识管理和问答助手、文档审核与风控助手。率先推出这几款,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


汪冠春:AI Agent的形态是非常自由和多元化的,它适合各行各业各类场景。但是就像来也最初推出对话式AI,主要落地的是客服场景。之后面向TOB推出RPA平台,主要落地财务场景。我们始终觉得想要被市场接受,一定是先解决客户的真实痛点,聚焦到更具体的需求场景上去。


所以今天如果客户最终要接受AI Agent,它一定会先从特定的具体场景开始落地。而当下市面上至少有“数字员工开发、知识管理和问答、文档审核”这三个场景是能通过AI Agent应用产出高价值的,这也是我们率先聚焦它们给客户落地的原因。


ToB行业头条:想请您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分别谈一下这三款产品,过去的能力和现在的能力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是否有数据作为体现。


汪冠春:比如说过去开发成本高,有了大模型能力之后,来也就推出了RPA魔法帽,通过自然语言生成RPA流程代码,提升了开发效率,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此外,过去可能最多提供一个可视化界面,用拖拉拽的方式让开发过程变简单。


而现在,数字员工开发助手在代码生产、插件开发、流程自愈等方面全方位赋能开发者,例如,开发者不仅能可以快速生成复杂的流程自动化代码和插件,还能够自动分析和修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显著减少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另外像知识管理和问答助手,结合RPA、IDP、大模型等技术,可以自动整理和分类企业的知识文档,将企业内大量散落在各处的专业知识问答进行高效管理和使用,比如医药行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查找相关医学文献和试验数据。


文档审核助手的优势则更明显,过去都是依赖人工审核企业内大量文档,工作量和出错率都高居不下。现下通过简单的配置,文档审核助手就能够自动识别文档中的潜在风险点,并给出审核建议。


ToB行业头条:实际AI Agent落地的应用场景和相关的产品肯定会有很多,您是否可以列举一些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向?以及在选择深耕这些场景是否会有(投入和产出)的考虑。


汪冠春:肯定是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并不是每一个流程环节都必须马上需要大模型或者AI  Agent应用,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所产生的价值来进行优先级筛选。


我们会和更多的客户、生态伙伴一起共创,去发现哪些场景最适合AI Agent应用去解决。因为客户是最知道他的投入产出价值最大化的需求在哪,那这些场景下就是AI Agent发挥价值最大的地方。


比如说银行业有上千人的呼叫中心,那么我们可能做一个解决呼叫中心需求的AI Agent,或者如果保险公司可能有数十万保险经纪代理人,那我们也会去做代理人助手。


ToB行业头条:从行业竞争视角看,是否也意味着,同行厂商也有同样的能力推出一举推出系列 AI Agent数字员工解决方案,会有一些差异点存在吗?


汪冠春:坦率的讲,市面上会有一些雷同的地方。但这绝非坏事,因为任何一个新的品类和新的时代到来的时候,一定是很多人一起进入去推动它的发展。2019年开始有RPA+AI这个概念,很多友商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那些VC支持的厂商很快都跟进RPA+AI,也促成了RPA+AI赛道的高速发展。


真正的差异点其实还是对客户对业务理解,以及谁能真正把有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做出来。客户是乐于看见供应商们能提供帮助他们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的强大应用产品,而不是停留在PPT或者讲故事阶段。


ToB行业头条:过去我们在谈到企业护城河的时候,还谈到很多比如易用性、场景丰富性、AI技术和研发投入等等,那如今 AI Agent时代,是否还会是这些?会有其它差异点出现吗?


汪冠春:平台的易用性、场景的丰富度等等在今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差异指标,但在AI Agent时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护城河就是合作伙伴生态


首先是和众多大模型厂商的紧密合作,很多企业用户基于大模型做应用时,对底层模型实际上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私有化部署、参数适中、长期性等等,来也可以借助这些大模型能力和自身的先进的Agent平台,去落地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率。


另外是用户生态共创,前面也讲到,应用或者解决方案一定是基于价值最高的业务流程优先落地的,那这些场景从何而来,就是从客户需求中来。


今天中国500强里面有超过半数是来也的客户,良好的生态会让我们和客户一起去发现接下来五个、十个甚至数十个有价值的业务场景。如果是一家新的创业公司,它大概率会闭门造车做一些自嗨的场景需求,或者基于比较小的数据样本去构建Agent数字员工,那可能这个数字员工并不具备可复制性,因此最后价值也并不会很高。


所以良好的生态里,既有各种各样的模型厂商去解决底座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企业用户去找到有盈利空间的场景,只有驾驭这些新能力的企业客户将在AI时代依然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