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ot or not to bot,that is the question.

对于组织而言,上或不上RPA机器人,的确是个问题。

面对突然爆火的RPA市场,各种概念营销的轮番轰炸,一些公司甚至还没搞懂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还没弄清自身需求,就开始跟风实施RPA。

盲目实施RPA的后果,显而易见。

安永的一组调查报告显示,30%至50%的初始RPA项目都以失败告终。

德勤在对400家全球公司的调查中发现,63%的RPA项目没有按时交付。

Pegasystems对全球509名决策者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机器人的故障。

而这样的状况也使得一些想要实施RPA的公司产生了顾虑。

So,到底上不上RPA?



图片



01

为什么要上RPA?

成功的企业似曾相似,但运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则各有各的难处。

“为什么要实施RPA”也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灵魂一问。

往远了讲,全球数字化和行业重组的不断挤压下,商业环境变化之快前所未有,各行各业都面临能效挑战,竞争优势变得愈加脆弱,企业需要敏捷的工具实现数字化转型,去发掘稍纵即逝的新价值空间。

往近了说,成本增高、人手不足、 信息化条件、自动化喜好,甚至是管理者个人选择,也会影响到RPA的选择与实施。

不过企业之所以从众多解决方案中,选择了RPA,更多的还是出于对RPA自身优势与特点的考量——低代码、非侵入、实施快,解决数据“最后一公里”。RPA究竟有哪些特点与优势?

当企业出现了业务量大、人力缺乏、大量重复操作业务、接口无法开发等情况,实施RPA将变得更加急迫与必要。

而像人资、财务、行政、采购、运营等负责企业整体业务支撑的职能部门,对于RPA的需求也较为迫切。


图片



02

To bot or not to bot

实施RPA前都有哪些顾虑?

人员顾虑

在RPA实施中,“人”的问题,是最容易被忽视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

RPA实施不畅,大多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公司在部署RPA前,应先弄清这项技术对员工工作角色的影响。

一方面,试着让员工去接受RPA。对于大部分员工而言,RPA仍是新鲜事物,机器人的实施与应用往往会引起部分员工的焦虑与疑问。通过正确的宣传与引导,消除业务团队的焦虑,让业务部门真正理解RPA的作用与价值——软件机器人是他们的得力助手,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协助他们更好地工作。

另一方面,试着让员工去学习RPA。有能力的企业还需培养业务决策分析人员和RPA专业人才,以补充实施RPA业务流程中所需的决策人员,以及具备RPA发现、设计、管理和维护能力的人员。

流程顾虑

“既然RPA这么好用,不如把全部业务都交给RPA吧!”

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容易会出现“项目没有出成果,反而耽误了实施进度”的请尽快。

通常,阻碍RPA顺利实施的原因来自于业务流程和应用程序的复杂性,而非RPA本身。

并非所有业务流程都要实施RPA。实施RPA前,企业首先要梳理内部的业务流程。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大批量、手动操作易出错、占用大量人力和时间,并且相对稳定规范、基于特定规则的工作流程,往往最需要也最适合部署RPA。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RPA的作用,企业可以先从较小的业务流程入手,不仅成果显而易见,实施过程也更加顺利,之后再逐步推广。

从RPA的技术角度看,许多流程要做到自动化并不难,但如何做才合乎效益,则仍需要谨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