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为最新GIV数据显示,到2025年90%的人口将拥有个人智能终端助理;在企业方面,到2020年全球“虚拟员工”将达到300万。
虚拟员工通常也被称为“数字员工”,其技术基因主要来自于RPA技术和AI技术的支持。它们可为企业省去繁琐耗时的招聘流程,7×24小时全天候高效工作,而且几乎不会出错。
眼下,以RPA机器人为代表的“虚拟员工”已普遍活跃于银行、保险、制造、零售等领域,为优化流程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案。
未来,“虚拟员工”会越来越普及,其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这些“虚拟员工”合格与否将成为一个重点。一批合格的“虚拟员工”与人类员工联手,实现人机协作,将是放大企业潜能的关键。
那么,企业该如何构建合格的“虚拟员工”呢?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安武认为,应该从两点出发,其一是业务角度,其二是技术层面。
1.从业务角度出发
—流程评估:遵循标准方法论和模型,避免仅凭“直觉”与“操作”的主观判断。
—流程设计:从人与机器人合作的角度进行流程再造优化,设计最适用的全新流程,避免仅仅是操作的自动化。
—流程收益:不能仅关注“FTE”的节省,应考虑业务处理准确率、合规性的改善等隐性收益。
2.从技术层面出发
—框架设计: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流程特点,建立最优的机器人流程框架。
—开发规范:遵循统一的开发规范,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促使团队具备统一的机器人开发标准和方法。
—“出厂”配置:标准化的环境准备,大幅提升机器人利用率,方便其规模化。
—资源管理:合理的管理框架,充分调度机器人,最大化发挥RPA价值。
—通用代码库:搭建适用企业的通用代码库,助力企业内部RPA发展。
—质检程序:关键节点设立质检点,避免不合规数据或环境影响流程的运行。
—安全策略:全面的安全策略,确保企业数据及信息安全。
此外,构建大量的“虚拟员工”之后,建立一个专业的RPA卓越中心(COE)也至关重要。RPA卓越中心可为RPA开发设计、上线部署、全方位监控和性能管理提供标准及成熟的技术支持。有了RPA这样的“世纪组合”,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