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各经济体努力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和生产力之时,很多企业纷纷将视线聚焦在了人工智能(AI)上。

据Gartner一项针对针对全球89个国家与地区3000位首席信息官(CIO)的调查显示,2015年至今,全球采用AI技术的企业比例从10%增长至37%,增长率高达270%。


高增长率背后的尴尬


过去一年,产业对人工智能期待值很高,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收获却很少。据《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AI企业亏损。

业界普遍认为,作为2017年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大热点的人工智能产业,雷声大、雨点小,遭遇商业落地之痛,确实令人深思。

实际上,国内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由于AI只是一个赋能的引擎,其本身并不自带商业场景,因此需要人类为其配备一个好的商业场景。另外,现阶段人工智能实现的前提,是以大量人为标注的数据为基础。比如斯坦福大学建立的目前全球最大的图像识别数据库ImageNet里面数百万张照片也是很多人花费大量的时间标注完成后,才能让机器去学习。人工智能要走的路还很长远。


RPA:AI落地的新希望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认可其在将本增效和生产力提升方面的能力与价值。2018年,RPA以超过100%的速度迅速扩张。2019年,RPA产业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软银孙正义甚至认为,世界经济将在RPA和AI的帮助下,迎来第二次大飞跃。

RPA的火热绝非偶然。这种能够替代人工操作,降低企业成本同事提高效率与生产力的技术,一经推出,便深受企业欢迎。并从最初的财务领域,向各行各业扩散。目前,RPA已在金融、制造业、零售、医疗、教育、能源等众多行业实现落地。

解放人力,更好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价值,一直是现代企业的诉求。AI加持下的RPA,由于能适应更广泛的场景,快速点燃了市场热情。据HFS Research的研究数据,RPA的全球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6.12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7.14亿美元,近3年的年增速均超过50%;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08亿美元。


RPA技术本身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及其迅速。特别是在结合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NLP)之后,RPA实现了更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迎合了企业全面、深度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逻辑上,RPA+AI,两个概念非常互补,在替代人工操作这一问题上,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业界普遍认为,RPA将是实现企业人工智能的最佳捷径。而RPA+AI的完美组合势必会引发更多领域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