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几年的发展,在RPA这个赛道我们既看到国外RPA的奋力狂奔,也能看到国产RPA的齐头并进。虽然从去年RPA爆发到现在差不多两年时间,现在隐约已经看到哪些企业跑在赛道前面。从产品、技术、生态、商业等综合因素来看,来也科技已然成为RPA行业领跑者。这,应该是其获得新一轮融资的重要原因。在此之前,王吉伟频道受邀参加了来也科技《RPA应用指南》发布的答疑会。在与来也科技董事长兼CEO汪冠春进行互动之后,对来也科技有了新的认知,也对RPA行业有了更多感悟与思考。由此,写下本文。

  思考一:关于RPA应用指南与其行业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正在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一方面,企业上云尤其是业务上云成为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这其中,云服务、AI、企管软件以及专注业务流程管理的系统集成商,哪个企业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作为后起之秀RPA自然也不在话下。

  另一方面,事实上很多企业上云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中小微企业,因为成本、数据安全等问题至今仍在踌躇是否上云。不管上云与否,企业引入新技术、新模式的最终目的便在于降本增效。一些组织发现,想要不上云实现降本增效,或者在上云之后进一步扩大战果,业务流程优化势在必行。更多的组织,可能还在苦苦寻觅更好的解决方法,它们还没有注意到RPA,所以出一个相应的RPA指南,对这些企业受众而言非常必要。汪冠春认为,除了业务上云之外,业务流程自动化是数字化转型重要的方向,而RPA就是组织落地业务自动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所以,发布《RPA应用指南》就是希望各行业的企业、政府部门等够快速了解RPA,更早的打造数字化劳动力,将来也科技的服务实践和洞察输出,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参考。说RPA继往开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它确实是现阶段最简单有效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工具之一,只是组织们对其还没有足够的认知。并且,根据RPA产品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你能看到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企业运营的标配,各大主流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与AI智能体系都不排除它,而且已经成为主流自动化解决方案。

  对于这种投入小、见效快、扩展性强、非侵入性、跨软件跨系统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工具,应该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并应用。在推广与应用的进程中,必定应该有企业站出来去从行业本身去做这个事,像来也科技发布《RPA应用指南》这种引导认知的资料,便是对RPA行业最好的启蒙。而在RPA发展的进程中,还需要更多如来也科技这样的企业投身其中。

  思考二:关于RPA未来发展与市场竞争

  汪冠春认为,RPA能够在中国快速发展,一是因为中国IT产业相对欧美滞后,二是在于最近几年中国劳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企业开始注重能够立竿见影的自动化机器人解决方案。这种情况下,实施快且投入产出比容易计算的RPA项目自然会受到青睐。

  还有一点是,中国企业接触RPA虽晚,但落地能力是很强的。德勤数字化服务合伙人叶建锋曾提到,很多客户是国内先选择几个流程试点上线,有成效后全局去推,国外概念是快的动作是慢的,国内概念接受慢行动是快的。鉴于国内用户对于业务流程自动化的迫切需求,加上很多企业早已接触AI,可以想象接下来RPA在中国普及速度将会呈现倍数级增长。而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激烈竞争,这些竞争将会加快企业战略布局与战术突进的步伐,各种商业动作会为RPA带来更多的曝光,进一步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显然,市场竞争对RPA行业非常必要。

  事实上,目前RPA行业的竞争远未到对市场份额的生死必争,尤其在中国,正在觉醒的市场有大量空位与高地等着RPA厂商们去占领。但越到后面你就会发现,那些真正好用、稳定、安全性高的RPA产品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这与目前行业所展现出的“RPA技术门槛低、主要看业务攻关能力”的说法还是有出入的。

  在答疑会上,汪冠春提到很多企业认为UiBot比国外产品更易上手。这句话透露的信号是国产RPA更了解中国企业,国产RPA在中国市场更具优势。叶建锋则认为,中国本土 RPA 企业至少有安全性、支持服务本地化、价格更低这三个优势。优势越多,也就意味着国产RPA更多的机会。在具备优势及市场潜力的情况下,需要国产RPA厂商做的是:抓住大势,根据自身的特长,找准定位,夯实产品力或者服务能力。这是汪冠春给予RPA厂商的建议。王吉伟频道认为,接下来,有没有技术实力,厂商经验如何,创新能力如何,生态系统建设的怎样,产品能不能快速上手,是否更加开放,解决方案是否更完善,能不能真正帮助企业实现实现有效的降本增效等因素,都将决定RPA厂商对未来市场份额的把控。

  思考三:关于RPA最终会不会被AI取代

  虽然中国市场RPA概念刚流行没多久,但关于AI 与 RPA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在答疑会上,汪冠春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海外,企业往往是先接受RPA,然后再考虑如何增加AI;在中国,AI似乎比RPA更早得到普及。

  这个现象,反映出中国企业信息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即,中国企业应用AI比RPA更早,因此在AI基础上接入RPA更能得到用户认同。这同时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疑惑,已经用了AI还有必要用RPA吗?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应用RPA是非常必要的,AI+RPA带来的智能增强型RPA可以说是一个新物种,有着其他自动化工具不具备的天然优势:AI用于分析数据与发现流程,RPA用于任何办公场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两者相得益彰助力企业增效降本。RPA与AI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这一点只有足够了解RPA才能有所体会。AI可以用工作流等方式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RPA本身关注业务流程的优化,引入AI只是让它的功能更加完善。而且,并不是所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都需要AI技术,至少现阶段是这样。

  事实上,要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方式有很多。但眼下AI与RPA结合却是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最佳方式,在没有更完美的解决方案之前,RPA将会一直被应用不会消失。在这一点上,汪冠春认为,即便有越来越多的IT系统会提供接口,但是通过RPA去打通各种系统,这个需求会持续的存在。未来会有多元化的自动化技术,但RPA永远不会消失,它会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技术存在,同时会不断的迭代发展。而更多的技术趋势显示,待RPA发展到主动认知的4.0阶段,IPA仍旧离不开RPA的底层自动化技术。从ERP、云计算、集成软件等厂商而言,现在都在推出自己的RPA工具或者与RPA厂商深度合作,便意味着RPA已经成为主流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之一。同时,被集成也是RPA的一个重要趋势。另外,现在业内都在提倡的RPA卓越中心以及自动化中心,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保证RPA能够被采用以及被集成。只要集成RPA是主流解决方案,它就不会轻易被取代。

  后记:关于来也的团队与情怀

  最后,跟大家聊聊来也科技的团队。

  汪冠春在2015年创办来也科技专注AI。开始做聊天机器人,后来面向企业服务推出了智能对话机器人平台吾来,再往后发现很多企业对业务流程自动化的需求非常迫切,就与奥森科技合并聚焦AI+RPA。从这个进程中你能发现,来也科技的业务变迁是循序渐进的,同时一直在围绕AI机器人如何更好的服务企业这个主题,通过不同形态的产品将其技术不断落地。而“让机器人助力每个人”正是来也成立的初心。王吉伟频道认为,能够让一个人、一个企业数年时间坚持同一个目标,显然有情怀存于其中。但情怀本就亦真亦幻,说它真切有些情怀可能真就一文不值,说虚幻却有大量粉丝为之顶礼膜拜。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所坚持的情怀能否造就与之相适配的价值,简单的讲也就是吹过的牛能否变成事实。几乎所有存在的情怀都会与理想关联,但只有不断的努力拼搏及坚持才能最终实现。所以,有理想没有什么,难得的是多少年如一日的坚持理想并付诸实践。

  这种坚持,存在于被称作“英雄联盟”的整个来也团队。汪冠春和胡一川拥有近十年研发和运营AI的经验,李玮和褚瑞在软件机器人方向上坚持了将近20年。来也与UiBot合并,四个坚持梦想的连续创业者走到一起,由此开启用RPA+AI服务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远征。

  所以,对比来也团队与其他厂商,你会发现它与那些因风口而至、资本催生的RPA有着明显的气质上的不同。